报告题目:超级可折迭高硬度高透明玻璃塑料
报 告 人:傅强(四川大学教授)
报告时间:2025年7月9日上午9:00—10:00
报告地点:广州国际校区C3-c204会议室
邀 请 人:程正迪院士
主办单位:前沿软物质学院
报告摘要:
自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以来,电子通信设备经历了显着的技术革新,从固定装置逐步演变为移动设备,并正朝着可拉伸、可卷曲及可折迭形态演进。为开发更轻薄且具备机械形变能力的显示器,其保护盖板或载体材料需满足以下关键特性:玻璃级别的光学透明度和硬度,以及在小弯折曲率半径下表现出优异的静态和动态弯折性能,从而确保显示器在长期使用时不会产生折痕与裂纹。然而,传统材料如超薄玻璃或塑料薄膜,要么韧性差、易碎,要么硬度低、不耐刮擦且容易产生折痕,其硬度与柔性之间的固有矛盾使“强韧且可折迭”透明材料的研发面临挑战。本报告将介绍我们团队在可折迭高硬度高透明玻璃塑料的最新进展,我们设计了有机纳米纤维与无机纳米粒子互贯的双网络结构,这种互贯的纳米网络结构具有极强的协同效应,使材料兼具玻璃般透明度(透光率>92%)和硬度(>1.1GPa)、塑料般断裂伸长率(>6%)和橡胶般弹性回复(>79%)。更重要的是,无机纳米粒子对有机纳米纤维分子链松驰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,当这种玻璃塑料薄被加工为5-30μm厚的薄膜时,在0.5mm的弯折曲率半径下可连续弯折至少50万次而无折痕,这种新型的玻璃塑料,打破了传统材料“软”和“硬”矛盾的界限,在下一代可折迭或可形变显示器件中的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。
个人介绍:
傅强教授,博士生导师,1993年获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加工专业博士学位。1995.1—1997.12美国阿克隆大学博士后,1999.8—2000.9德国Freiburg大学洪堡学者,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,2020年四川天府杰出科学家;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,教育部科技委委员。傅强教授主要从事塑料定构和极限加工的研究。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,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,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,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62项,主编出版《高分子共混复合改性》国家一流本科教材一部和聚烯烃塑料加工专着1部。在Nature Nanotechnology, Nature Chemical Engineering, Nature Communications, 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,他引34400余次,h-指数95。目前担任中国塑料加工协会副理事长,塑料加工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,中国化学会纤维素专业委员会主任,国际着名期刊Polymer副主编。2010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(全国劳动模范)荣誉称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