报告题目:基于无细胞表达的电化学发光传感界面的构建与应用
报 告 人:林振宇(福州大学教授)
报告时间:2025年7月19日(星期五)上午9:30—12:00
报告地点:化学与化工学院15号楼216会议室
主办单位:化学与化工学院
报告人介绍:
林振宇教授,食品安全与生物分析教育部(福州大学)重点实验室主任,博士生导师。1998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,2007年在福州大学获得分析化学博士学位。2007.10-2009.3在日本东北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。主持国家优秀青年基金(2012)及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(2014)获得者,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(2012)和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(2017)。
主要从事疾病标志物的精准分析、食品加工与安全评价与相关产物转化的研究工作。自2009年参加工作开始以项目负责人身份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,省部级项目8项。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个,主持开发产物转化2项,已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二百多篇,包括Nat. Commun., Adv. Sci., Angew. Chem. Int.Ed, Adv. Healthc. Mater., Nano Today,Anal. Chem.等知名刊物。
曾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、福建青年科技奖和福建运盛青年科技奖等奖项。2010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叁等奖(第1),2015年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一等奖(第5),2019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(第1),2020年获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(第4),2021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叁等奖(第1)。任“Global Translational Medicine”副主编,“高等学校化学学报”及“ChemicalResearch in Chinese Universities”青年执行编委。
报告摘要:
活体细胞系统受到活体细胞的生长周期、细胞状态和生产适应性限制的问题,无细胞系统无需考虑细胞的生命维持,这使得它不受上述限制,能够高度适应各种生产和测试环境,具有高产率、多功能性和低成本的优势。在无细胞系统中,通过设计响应性基因回路,当基因回路与特定靶标结合时,会触发报告分子的转录或翻译,然后结合不同的检测技术,构建高灵敏、高特异的生物传感器用于不同类型靶标的检测。电化学发光(Electrochemiluminescence, ECL)检测技术具有仪器简便、灵敏度高的特性,常用于微量甚至痕量目标物的分析。课题组结合无细胞表达系统和ECL检测的优势,构建了相关的生物传感界面,用于疾病标志物等的分析。